熔炉:十周年纪念版

熔炉:十周年纪念版

[韩]孔枝泳 0 0 0
亚洲文学的自尊心孔枝泳口碑代表作!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出版十周年纪念。 如果我们觉得真相没有价值,我们就真的会失去力量。 不要用满腔的愤怒和眼泪结束,要凝视真实直到最后,重要的是永远记住真实,这才是拯救希望的稳固的根基。 ——孔枝泳 《熔炉》让我们绝不能忘记:血淋淋地挖掘这个时代企图视而不见的谎言与暴力,是不该遗忘的信念。 ──韩文版100刷纪念词 原为生意人的姜仁浩生意失败后,托妻子的关系一个人忐忑地从首尔来到小镇雾津,投奔一家聋哑学校应聘教职。他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赚些钱,生活宽裕点就回去大城市和妻女团聚。但慢慢地,他发现整个学校里笼罩着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令人窒息。一个惊天的秘密被暴露,层层黑幕被慢慢揭开,真相令所有人震惊…… 面对不堪的现实和狂乱的生活,身为一个要讨生活维系家庭的丈夫,一个想要给自己女儿做出榜样的父亲,一个生性善良、懦弱,也有着自己不光彩往事的普通人,仁浩要怎么选择? 根据韩国光州仁和学校真实事件改编。 ◆读者票选“能代表韩国的作家第YI名”,孔枝泳作品销量超过900万本,荣膺二十一世纪文学奖、吴永寿文学奖、李箱文学奖等几乎所有韩国文学奖项。更被国际特赦组织授予媒体特别大奖。本书是她的代表作,创下1600万点阅率记录,韩国版加印100余次,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册。并荣获韩国ZUI权威文学奖“李箱文学奖”。 ◆根据韩国光州仁和学校真实事件改编。第YI部改变韩国法律,社会的小说,被誉为“韩国文学的自尊心”。 ◆李现、朴赞郁、张嘉佳、黄晓明郑重推荐。孔侑、郑有美主演同名电影位列豆瓣电影TOP20,9.3超高分。 ◆出版10周年纪念,特别收录作者给中国读者的信+熔炉原型案件记录。精装双封特种纸印刷装订。 ◆采用豆瓣9.1分,备受好评的张琪惠译本,全新修订。人气插画师贺婉娟绘制封面,《一个人的朝圣》《怦然心动》《82年生的金智英》原班制作团队大鱼读品打造,质感上承。 拍摄电影《熔炉》是决定我人生的重大事件。我也会老,到我六七十岁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对自己说:做得对、没有错、不后悔。 ——演员孔刘 惊人的是孔枝泳做了这件事。她站在了弱者的那一边,颠覆狂乱的熔炉,撼动谎言的系统。她的成就耀眼,在地狱般的世界正中央高举挖掘真实的双手,将其公诸于世,她相信我们基本的价值。在这个时代,《熔炉》是唤醒我们美丽壮烈精神的巨作。 ——朴原顺律师(韩国希望制作所常任理事) 这本小说在某种意义下称之为「法庭小说」,在这里假设了两个法庭。世俗的法庭,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证人,动员了实证法,伪造真实,赋予社会的强者公开的合法性。作家冷静叙述了这个过程,世俗的法庭本身也存在了另一个审理的法庭,刻画了读者的内心世界。作家以理论的想象力让主角站在信任良心法庭的这一边,然而他的美学性平衡的感觉,并没有让主角成为英雄,却让主角回到受伤的小市民的位置。呼吁分享失败的痛苦,是这本小说要传递给道德废墟时代的讯息。 ──廉武雄(韩国文学评论家)
分类:
其他
年:
2020-06-01
出版: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页:
264
EBID:
290967
ISBN:
9787559639684
关注公众号

推荐关注公众号

访问不迷路,关注公众号。

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公众号搜索“ebookcn”

评分:5
强烈推荐!小说比电影更真实细腻,人物刻画更精彩。校长教师性侵幼女、贿警庇罪,市民沉默、诉讼无果,恶总是结伴而来(鲍案今天出结果了吗?)。罪行太违反“善良人”的“常识”和思考,他们宁愿选择视而不见,选择willingly ignorant、欺骗和撒谎。在诡谲压抑的氛围中闪现的希望,虽稍纵即逝却又情真意切的瞬间,叫人潸然泪下。比如109姜仁浩在教会帐篷被暴力拆除的夜晚写下的信,“因为身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评分:5
很多人看过电影《熔炉》(豆瓣分9.3,电影排名TOP18),而作为原著的《熔炉》,不仅是一部感人文学作品,还是首部推动并改写了韩国法律的小说。作者孔泳枝行文越是克制平实,越是倍觉残酷真相背后激烈恶行。也让那些浓雾中太久的绝望里发不出声来的孩子们,终于在数年之后,发出了越来越高亢之声,当局再也无法视而不见。网络小说大热之后,孔刘奔走自筹资金,拍出了电影《熔炉》,电影上映6天,事件被重新调查,一个月后
评分:5
这样一场战斗,结局并未超出我这个悲观主义者的想法,但小说在现实中引起的后续效应,还是让我恢复了一点对人类的信心。文字静水深流,腰封上的摘引句句警醒似钟,这才是作家的担当啊!鲍毓明案尚无定论,王振华妄图无罪辩护,我们面临的仍然是蒙昧的大雾。恶,是会反噬的,你要永远点燃你的良知,如烛火。
评分:5
书比电影更让人震撼和感慨,这是1%对99%的战争,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对强权的反击,是一个表面和平却内里腐烂的社会折射出来的善与恶的两面。很多处都让人心酸又心痛无奈又无语。但庆幸的是韩国在10年前就可以通过这一本书改变法律改变社会的某种生存现状。而书中的惨状还在我们身边持续出现和报道,我们呢?
评分:5
“很多问题不是等我们长大以后就有了答案,而是我们长大之后就忘了问题。”几年前看电影受到的冲击还在,小说是另外一种力度。电影里面姜仁浩的坚持固然可歌可泣,可是小说里面在最后关头撕掉告别信抱着媳妇孩子回家的姜仁浩才更刺痛人的良知啊。“你该不会对我们感到愧疚吧。”“我们的耳朵渴望听到你的声音。”徐幼真这看似关怀的语言简直是灵魂拷问每一个身处事外的人。孔枝泳真太会写了!
评分:5
比起不能为真相发声 对现实充耳不闻更可耻
评分:5
其实读到九成的时候,还是认为类型小说写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好,但也只值四星,看完最后的信与信后的事,改成五星。流畅,真实,前有国民电影,但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想到过几次电影里的场景,是比图像更为饱满的,在案件之外,关于人性是怎样同时具有英雄性又胆怯的讨论,如同摘录的艾吕雅的诗,有不幸的英雄,也有伟大的傻瓜;关于我辈如何能为孩子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哪怕战斗失利;让曾经无人关心备受欺辱的孩子,最终也能有
评分:5
相比于电影,个人感觉少了一些倾向性和锐气,但突出的一点就是原著对姜仁浩、徐幼真,以及姜督察等人的形象刻画都极为饱满,作者也没有给看似处于反面的姜督察贴上绝对的善恶标签。或许我们平常人,很多都是姜督察,对一切污秽黑暗的真相心知肚明,但为了自己的生存还是选择了委曲求全。但应该有更多的姜仁浩。他也是个普通人,有过不光彩的往事,但面对狂乱的现实仍坚守着内心的正义,虽然最终还是选择了退缩。——原著表达出了很
评分:5
泣不成声。这个世界真的配不上这些天使般的孩子。
评分:4
前阵子听反派影评,波米痛斥基于现实的性侵事件,电影不该用恐怖片的拍法。而孔枝泳的这部小说,同样也有着这样的错位吧,与虚构有着泾渭分明差别的纪实必然更加有力,但小说与电影是更能引起大众讨论关注的载体。特别回味的地方:如果接受世界本就有雾,没雾的日子就像是礼物,最重要的是不能习惯有雾的日子。教育厅帐篷内的课程:第一课是性教育,第二课是民主,还有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