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博弈:金融战略下的中国与西方未来》写了2008年秋,始于自由市场经济“老大哥”,美国的金融危机扩散到了世界各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期间,我与“股神”巴菲特、两任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盖特纳、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一卡恩、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等多位身处风口浪尖的世界财经政要进行了对话。如同“大萧条”以及随后的各国政局变化彻底改变了当时的世界秩序一样,这一次金融危机及随后的“大衰退”,也将对未来世界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30年来,中国发展以美国为标杆,而今,标杆轰然倒地,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蒙受重挫。这是历史大变革的前奏,还是一次全球格局重整的发端?
由于秉持审慎开放原则,中国金融业经受了危机的考验,但在危机余波震动之时,我们仍需要彻底的反思:反思经济增长的驱动方式;反思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国际金融体系;反思经济全球化和内部需求的关系;反思房地产泡沫的严重性;反思城乡一体化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美国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国的明天,因为中国的今天就是美国的昨天。 《金融大博弈:金融战略下的中国与西方未来》编辑推荐:中国离下一场金融危机还有多远?我们将来要为金融变局支付什么样的代价?
美国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国的明天,因为中国的今天就是美国的昨天……
华尔街金融大鳄们的背后操盘全揭秘
我们都是危机的学生,这部作品可以为在崛起道路上
匆匆前行的中国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
厘清中国真问题的世纪预言每个人都不能置之身外
解读央视重磅记录片《公司的力量》背后的力量
揭秘《华尔街》不为人知的《金融大博弈》《公司的力量》-《华尔街回忆录》-《金融大博弈》
"股神"沃伦•巴菲特作者刘洪与"股神"沃伦•罗菲特、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美国财政部长蒂姆西•盖特纳、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深度对话
《参考消息》《嘹望》《财经国家周刊》《中国证券报》《环球》等高端财经媒体鼎力支持!详细讲述中国经济迷局的第一书 在我担任新华社驻美国财经记者的四年里,我亲身经历了金融危机肇发地华尔街的突变、中美关系演变以及国际金融秩序调整的种种重大问题。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似乎成了最大的赢家,但中国更需要警觉。来自其他国家的虎视眈眈和危机转嫁,正使中国的处境趋向恶化。
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突变之际,我们必须反思: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各国的中央银行、全球的金融监管者为什么不能防患于未然?金融寡头是如何绑架全球经济的?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与资本市场能否突破国际炒家的围攻?世界离下一场金融危机还有多远?
——刘洪
祝贺刘洪著作出版。作为第一个来自中国,也是第一个来白发展中国家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我感到责任很重大,希望自己有所作为,至少不让国人、不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感到惭愧。你问我可以给自己打多少分,我希望是一个及格的、也是合格的经济学家。我应该还算是一个及格的经济学家吧!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
刘,很高兴认识你,中国现在让人感到振奋,10多亿中国人正显现出他们巨大的潜能。我可以给你讲个故事,1995年我和比尔•盖茨在中国乘船外出,看到河边的中国纤夫,我当时就对盖茨说:"他们中的一个可能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只是我们不知道是谁而已。"
——伯克希尔啥撒韦公司董事长兼CEO沃伦•马菲特
很抱歉,我已不大会说中文……你说的(美国对中国的)"抱怨式外交",我要重申的是,我不会采取这种策略。你看,我的大致看法是:我们两国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彼此政策的选择涉及对方的重大利益。
——美国财政部长 蒂姆西•盖特纳
刘先生,我要告诉你的是,当日本在会议桌前发言,当他们将许多钱放在桌子上,别人就会听,我希望其他国家也能这样做。这次危机是IMF治理结构彻底重整的一次机会,也是世界格局变动的机会。我确信,这对中国来说,确实是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一个机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
云谲波诡,谁解内中奥秘?雾霾纠结,更赖背负青天。面对21世纪初注定改变世界的美国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作为新华社驻美国记者,刘洪独具慧眼,融汇亲历、观察与思考,腾跃历史、现实与未来:其行云流水般的条分缕析,大开大阖的开阔视野,广博深厚的专业积淀,使得本书成为一部记录与解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难得佳作。
——《人民日报》驻美国分社社长、首席记者 温宪